悍高集团IPO:家族企业、利润暴增、质量问题多,风险几何?

2025-04-14 23:04:40 图像生成 author

悍高集团IPO之路:家族企业色彩浓厚,高增长背后暗藏隐忧

上市前夕:又见家族式企业,股权高度集中风险几何?

悍高集团要上市了,这消息乍一听挺振奋,毕竟家居五金行业也需要新鲜血液。但仔细扒开招股书一看,这“家族企业”的标签,是真真切切地贴在脑门上了。欧锦锋、欧锦丽兄妹俩,直接加上间接,牢牢把控着超过八成的股份和近九成的表决权。更别提,配偶、配偶的兄弟姐妹,都在公司里身居要职。

这种股权结构,说好听点是“凝聚力强”,说难听点,那就是典型的“一言堂”。公司决策,有多少是真正从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,又有多少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量?

别跟我说现代企业制度那一套,在绝对的股权控制面前,任何制度都可能沦为摆设。外部股东那点股份,恐怕连话语权都难有。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,一旦家族内部出现分歧,或者实际控制人决策失误,对公司的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。更何况,这种裙带关系,很容易滋生内部交易和利益输送,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。家族企业上市,最大的挑战往往不是市场,而是如何摆脱“家天下”的思维,真正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。悍高集团,准备好了吗?

财务数据的“注水”嫌疑:利润暴增的真相

再来看看悍高集团的业绩,那简直是“火箭式”增长。营收蹭蹭往上涨,利润更是翻着跟头地往上跳。尤其2024年,营收增速已经很快了,净利润的增速竟然更快,这不符合常理!要知道,在坚朗五金这样的同行都在业绩下滑的时候,悍高却能逆势上扬,难道真是“风景这边独好”?

深交所也不是吃素的,一轮又一轮的问询,就盯着你这利润增长的合理性。悍高的解释是“自主定价权强”、“渠道多元化”。说白了,就是我能卖更高的价,而且客户多,受市场波动影响小。但这种解释,总感觉有点苍白无力。

有没有可能是通过关联交易来调节利润?招股书里也提到了,和实控人亲属控制的企业存在关联销售。虽然占比不高,但这种“左手倒右手”的操作,难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和公允性。

更何况,财务数据是最容易造假的地方。利润的增长,有没有可能是通过放宽信用政策、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来实现的?这些都需要仔细甄别。如果利润增长的背后,是虚假交易和财务 manipulation,那上市之后,坑的就是广大股民。

研发投入的“障眼法”:高专利数量下的低研发人员占比

专利数量多,就代表技术实力强吗?悍高集团的专利数量确实不少,超过了同行平均水平。但研发人员的数量却远低于同行。这是什么概念?这就好比,你告诉我你家藏书万卷,但家里读书的人却没几个。

专利的质量,比数量更重要。很多企业的专利,都是为了申请而申请,真正能转化为生产力的,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。而且,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。没有足够的研发人员,再多的专利,也只能是纸上谈兵。

悍高集团这种“重数量轻质量”的研发投入策略,很可能只是为了给资本市场讲一个“高科技”的故事。真正的技术创新,需要的是持续的投入和积累,而不是靠一堆“水分”很大的专利来撑场面。

产品质量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:退换货与侵权阴影

产品质量,是企业的生命线。但悍高集团的招股书里,却暴露了不少质量问题。电商渠道的退换货金额逐年增长,线下渠道的退换货也波动较大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悍高集团还曾因产品使用性能不符合标准,被消保委点名批评。

智能晾衣架这种产品,安全性至关重要。如果内部布线都存在安全隐患,那简直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漠视。一个连基本安全都无法保证的企业,如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?

除了质量问题,悍高集团还多次陷入专利侵权纠纷。虽然公司表示涉诉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较小,不会造成重大影响。但侵权行为本身,就说明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不足。靠抄袭和模仿,是走不远的。

产品质量问题和侵权行为,就像是悬在悍高集团头上的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,随时可能落下。

高库存之谜:备货策略还是经营风险?

库存商品占比高,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。悍高集团解释说,这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采取的“预测式备货”策略。但这种解释,并不能完全消除疑虑。

高库存意味着资金占用,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。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,或者产品滞销,高库存就会变成企业的沉重负担。更何况,家居五金行业,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。过时的产品,只能降价处理,甚至报废。

悍高集团的“预测式备货”策略,到底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还是为了掩盖销售不畅的真相?这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。毕竟,高库存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