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一季度,看到那些财经媒体兴奋地鼓吹什么“股债跷跷板”,我就觉得好笑。恒生科技指数涨了20%,北证50更是窜了22%?然后呢?背后是多少散户被割韭菜?又有多少资金在刀尖上舔血?这些媒体只会告诉你涨了多少,却绝口不提波动有多大,风险有多高。至于那可怜巴巴的中证全债指数,跌了不到1个点就被说成是“倒春寒”,简直是危言耸听。
更可笑的是,把这种短期波动解读成什么“股债跷跷板效应”,简直是侮辱智商。市场是复杂的,资产配置是动态的,哪有什么简单的线性关系?说白了,一季度那点上涨,不过是前期超跌反弹,加上一些热钱炒作的概念罢了。真正懂行的投资者,根本不会被这些表面的数字迷惑。他们会看到背后隐藏的风险,会思考这种上涨的可持续性,而不是盲目跟风,最后成为被收割的韭菜。
四月风云突变,海外关税政策一出,全球市场都开始瑟瑟发抖。之前还趾高气扬的股市瞬间变脸,资金纷纷涌入债市避险,中证全债指数开始反弹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跟着一路下滑。于是乎,那些分析师又开始鼓吹债市的“压舱石”属性了。
别逗了!什么“压舱石”?说白了,就是恐慌情绪下的抱团取暖罢了。诚然,国内出口承压,房地产市场也持续低迷,这些因素确实对债市构成支撑。但是,把债市的上涨完全归功于这些基本面因素,未免过于简单粗暴。要知道,市场情绪才是短期波动的主导力量。一旦恐慌情绪消退,资金又会重新流向风险资产。到时候,所谓的“压舱石”恐怕又要变成“烫手山芋”了。
更让人无语的是,一些分析师竟然开始幻想央行会加大货币政策力度,推出降准、降息等逆周期调节政策,以此来支撑债市的强势行情。这简直是痴人说梦!
要知道,货币政策的制定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,绝不仅仅是债市的涨跌。如果仅仅为了拯救债市就贸然降准降息,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、人民币贬值等一系列问题,最终得不偿失。而且,降准降息真的能有效刺激经济吗?恐怕未必。在当前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,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。指望降准降息来拯救债市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那些卖债券的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债市长期来看是牛市,短期波动不改变其长期配置价值”。然后他们会拿出历史数据,告诉你中证全债指数过去几年都经历过回调,但最终都实现了正收益。
这种说法,简直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!他们只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,却绝口不提未来会发生什么。历史会重演吗?当然有可能。但更有可能的是,历史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改变。
要知道,过去的债市环境和现在已经大相径庭。过去利率高,经济增长快,债市的收益空间自然也更大。而现在,利率已经降到了历史低位,经济增长也面临诸多挑战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还指望债市能像过去一样“熊短牛长”?简直是痴人说梦!
更何况,那些所谓的回调,真的是“短期波动”吗?要知道,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哪怕是几个月的亏损,都可能让他们心灰意冷,割肉离场。所谓的“长期配置价值”,对于他们来说,根本就是空中楼阁。
文章最后,终于开始推销债券基金了,还特别强调这款“民生加银稳鑫12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基金”。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先吹嘘基金经理的资历,什么“13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”、“投资理念成熟”,然后又拿出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的业绩,说近一年同类基金排名有多靠前。
这种宣传方式,简直是把投资者当傻子!要知道,基金经理的业绩是会变化的,过去的辉煌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功。市场环境不同,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。一个基金经理在一只基金上取得了好的业绩,并不代表他在另一只基金上也能复制成功。更何况,基金的业绩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比如市场风格、团队协作等等。把基金的业绩完全归功于基金经理,简直是过于片面。
最后,还要强调一下民生加银基金固收投研团队的实力,说他们在固定收益类中型公司近1年绝对收益排名中位居榜首。看到这种排名,我就觉得可笑。
要知道,这些排名都是有水分的!不同的评级机构,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,最终的排名结果也会大相径庭。而且,这些排名都是基于过去的业绩,并不能预测未来的表现。更何况,一个团队的整体实力强,并不代表每一只基金都能取得好的业绩。团队中可能会有一些能力较弱的基金经理,或者一些基金的策略与市场风格不符。所以,看到这些排名,千万不要盲目相信,还是要仔细研究基金的具体情况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。
前言:了解小轿车折旧的重要性在汽车生命周期中,折旧是一个不可避免...
腾讯混元推出五款全新开源3D生成模型及升级版AI创作引擎3月18...
近年来,区块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,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,同时也面临着诸多...
高尔夫汽车后排灯的关闭方式及注意事项,是车主日常用车中容易忽视却十分...
迈腾后座安全关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迈腾作为一款备受欢迎的汽车,其后...